散文

从叶永青教授抄袭事件聊开去

2019年3月31日

 

 

前阵子网上的一则新闻在朋友圈炸了锅,四川美院的叶永青被揭发三十年来抄袭比利时一个小画家的创意,具体细节我就不再重复了,我只是想谈下我的看法。

大家似乎有一个共识,这个抄袭,不论怎么粉饰成“创作性模仿”,都是不应该的,是应该得到谴责的,而叶教授为此获得的名利也是不公平的。我当然和大家一样鄙视这种肆无忌惮地抄袭,但同时联想到我们书法界,如果一个人(好像很多人),几十年临摹米芾,笔划结构写的惟妙惟肖,几乎可以乱真,区别无非就是把米芾的单字重新组合成什么唐诗宋词,好像没人会去攻击他们抄袭米芾,反而很多“复古”派会大声赞扬,临的年头越久越像,评价越高。这是为啥?书法和绘画不是联系密切的艺术吗?我想说的是,这是因为我们书法界太落后了,落后到连好坏的标准都是扭曲的。

有人说了,我们每天临习古帖,是为了掌握技法。不能否认,技法是书法和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多年的训练,即使是摄影,还要花几个月时间掌握技法呢。叶教授是美院的教授,技法无疑是没问题的和高超的,大家发现他抄袭,现在把他贬的一无是处,无疑是证明了一条,创意是比技法更重要的艺术组成部分,无论你的技法怎样高,你这幅作品的创意是抄袭的,你这幅作品就不能算做好作品。遗憾的是书法界只有少数人觉得创意比技法更重要,而这几个人现在被不懂艺术的大众百姓和江湖骗子划成等号成为网上嘲笑的对象。有人说了,书法的标准是必须要有传承,创新(创意)必须要反映这种传承。我知道,你是学赵孟頫的,赵学王羲之的,可是王羲之学谁的?按着这个逻辑,卫夫人应该比王羲之更厉害。顺便再调侃一下书法复古派,复古复古,也知道千篇一律有些闷,字要像古人不能变,怎么办?先用印花蜡笺,再把被批很多年糟蹋历史名帖的那些盖的乱七八糟的图章印到宣纸上,然后在那上面写。这大概也算复古派的创意吧!

创意比技法更重要,当然比技法更难,否则叶教授也不会放下架子去抄袭无名鼠辈了。叶教授是偷懒,实际上他可以研究研究那些有创意的大师们的创意产生过程,你不能抄袭终极产品,但这个过程是可以抄袭的,或者说借鉴的。比如说吴昌硕把平稳方正的石鼓文写的很长还有点斜,你是否可以把散氏盘写得很扁还有点正呢?还有,创意之难还在于,绝大部分的创意并不见得是好的,会得到懂行的批判和不懂行的嘲笑。所以很多人选择“不创意”可能还是明智之举。不过我钦佩那些艺术探索者,至少是他们得探索精神。

再说传承,齐白石的儿孙们都画的像齐,然后很不争气地在落款上写上“白石后人XXX 画”。李可染也是齐的弟子,但看不出画的像他老师,也可能李仔细研究了齐把大俗变成大雅的过程,自己找到自己的什么出路。篇幅有限,不想聊太远,最后问个问题,书法应该是视觉艺术,是只给懂汉字的人看的吗?不懂汉字的人怎么欣赏书法作品?也要看传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