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往事不堪回首还回首】

我和学位的故事

 

2021年2月16日

 

 

仍然记得32年前(1989年)我的硕士论文答辩会时的情景。当时担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第一副局长的蒋乐民(见图一)在总结发言里说:“小孙这篇论文,对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甚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当时虽然身冒冷汗,一身鸡皮疙瘩,但对自己的论文多少还是有信心的。实际的结果是,我的硕士论文竟然被 Reject 了,在财政部科研所短短的研究生培养历史上,好像是第二例。

 

(1) 1990年。前排右二是作者,右一是胡静林;中排左三是蒋乐民

 

我1986年清华大学汽车系本科毕业后,转行了,在财政部财政科研所(现在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读研究生,专业是资产投资。二年级时担任团书记兼学生会主席,除了组织大家唱歌跳舞看电影等吃喝玩乐之外,也干过些正经事,其中一个大的活动就是组织了“国有资产管理研讨会”。当时赵紫阳当权,其手下的智囊们不仅大讲国有资产管理是个重要环节,也在蕴养着机构改革。我当时组织这个活动完全是为了“蹭热度”,“赶时髦”。不过这个研讨会还算成功,收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论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也得到了我们研究生部一把手沈主任的口头表扬。顺便提下沈主任,他在财政部也很著名,主要是因为他元配夫人去世后,他娶了高我两届的研究生师姐,后来师姐生了孩子,主任因违反了计划生育的什么政策而受到处分。但主任很幸福,经常乐哈哈地抱着别人以为是孙子的儿子在财政部宿舍小区花园村四处转。

言归正传。研究生快毕业分配时,沈主任问我想去哪工作,我因为曾为财科所夺得财政部机关乒乓球赛团体冠军而名噪一时,部里很多司局都希望我毕业去他们那儿帮他们打球。我当时权欲迷心,觉得财政部预算司的权利最大,每年为各省市分蛋糕,就和沈主任说我想去预算司,沈主任说没问题。所以,毕业典礼一结束,我和女友也就是后来的太太去北戴河度假去了。

暑假过去该去财政部报到了!好像是1988年9月1日,我就兴致冲冲地去了财政部预算司,结果接待新人的处长告诉我,新人名单里并没有我。我当时就傻眼了,但是记得好像国家教委有个政策,研究生虽然必须服从分配,但是分配到哪应该事先得到通知。我就颠不颠地跑到人事司就问怎么回事。人事司的负责人告诉我,暑假期间,国务院筹建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由财政部负责代理筹备工作,刚刚招兵买马,大家都觉得是个好机会,都挤破头想去,我联系你联系不上(当时别说微信,连电话也只有高级干部家里才有),就先把你先分过去了,你要想去预算司,我马上给你换,你要不想换,就到楼对面的四十四中学去帮着搬桌子!

刚开始的国家资产局就是租借了四十四中学几间废弃的平房,临时召集人是当时是副的,后来是正的财政部长刘仲藜。比我早上班的,除了刘部长,还有国家经委调来的司长罗元明和副处长李春满(见图二)。李后来担任过中央政府驻澳门财政部长(我专门有篇文章写他:同事加朋友的故事)。当然,和我一批的还有几个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前财政部副部长,现国家医保总局局长胡静林(见图一)比我晚去一星期,他人大研究生毕业,是我在资产局宿舍的roommate, 也是最密切,形影不离的伙伴。

 

(2) 1990 年。右一是笔者,右二是王子林,左四是李春满

 

因为研究生二年就毕业,我要边工作边完成硕士论文,所以我平时在工作时就开始动脑筋蕴养着怎么写,内容很自然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记得第一个工作是起草《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这个条例我出国时已经被改了一百多稿了,以后颁布时估计我写的估计更是所剩无几。其它工作很多都和政策法规有关,经常和国家体改委,国家经委,以及世界银行中国局的人一起开会,也接触到一些没有公开的资料,比如说世界银行的一些数据资料和分析研究资料。另外我英语水平不算太烂,硬着头皮还是能读懂英文的经济学文章。我就收集了很多中英文资料,北京图书馆也跑了很多次之后,终于写出了论文,题目是《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我太太有些瞧不起,说是剪刀加浆糊糊弄出来的,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提炼出了至少能说服自己的一条线,也能自圆其说。经过“批阅M载,增删N次”后终于定稿。当时,国有资产管理局已从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发展为几十个人了,打字的秘书也雇了几个。但是我没有让秘书打字,自己用从中关村买的四通打字机打的论文,因为字打的不少,打字水平大涨,后来还在资产局打字比赛获非专业组第一名。

论文打印好了,交了上去,又举行了论文答辩会,出现了文章开始令人难忘的一幕。我以为一切顺利。结果,某一天,和我 Share 同一个办公室的王子林(后来的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见图二),跟我讲,我的硕士论文出问题了。王子林是我在财科所读研时的同学,不过他是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许毅。许毅的资格很老,我们开玩笑时说他在边区就帮李先念管过粮票。许在部里权高望重,据说是部里唯一敢和国务委员王丙乾顶嘴的人。许是财科所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每个学位都必须由他同意才能颁发。王子林那天好像刚从科研所回来,知道了消息。他和我说,许老读了我的论文,觉得有几个地方太激进,和他的一贯观点不吻合,很是生气,所以没有给通过。

财科所尽管人很少,但每年申请学位的也有三十几个人吧。许毅是个大人物,我首先没有料到他会有时间读我的过万字的论文,再者,我那段时期和他一起开过一些会,有过一些交流,觉得他对我挺好的,没想到他会 Reject 我。我和王子林商量怎么办。他说我应该先上门“负荆请罪”,承认自己观点错误,然后再改。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王子林带我一起去了北京花园村小区许毅的家。许毅比较低调,没有去住部长楼,仍然住在绝大部分是司局级干部的花园村。整个小区当时只有一个车库,放着许毅坐的 Mercedes 。我们俩一进门,许老对我说,你怎么来了?我赶紧背诵王子林教我的那些负荆请罪的话。许老说,是你的论文啊!原来他老人家认识我这个人,不记得我的名!

许毅除了观点保守外,还以训人著称。不过那天他的态度不坏,像是个和蔼的老人,他给我说了他认为不喜欢的地方(他竟然能记得),并说修改一下就好了。整个过程实际轻松愉快,给我的感觉是,如果许老早知道是我写的,大概不会不通过。回去之后,我当然做了些修改,但实际上是也是换汤没换药,然后又交了上去。The second time is the charm!这次顺利通过,我估计许老先生这次根本就没看。通过是通过了,但是这个反复的过程使我错过了学位授予时间,我实际上是晚了一年才拿到那个从来没有对我职业有过任何帮助的经济学硕士学位。不过,我那篇论文却没有白写,我后来把它拆成一些小文章,在许多刊物上发表,骗了不少虚名和稿费(图三,图四)。

 

(3) 1990年发表的文章

 

(4) 1990年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