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往事不堪回首还回首】
转行的故事

2012年5月3日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见选择做什么职业有多么重要。但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今天围绕这个主题回首一下。

 

上大学选什么专业无疑是人生选择职业的第一步。我的哥哥和二姐考大学的时候(一个79级,一个80级)正是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讲话横扫全国,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家喻户晓的时候,二人因为学习成绩好,志愿都得到了满足:都被学校的物理系录取。俺大姐(也是80年入学)因为插过队,理科没那么好,考到了财经院校。等到俺81年考大学的时候,数理化的高温已经有所下降,计算机,自动化化开始热门了。我们中学班三个考上了清华,一个计算机,一个自动化。另个是我,觉得不能步哥哥姐姐的后尘,觉得传统的汽车工业会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发展,就报了当时是冷门的汽车系。

 

到了清华之后,狂练书法,还在学生会组织活动,认识了很多人,见识大长,眼界大开,渐渐觉得当个设计发动机的工程师很没劲。好象是83年的时候,清华有个计划,要重建社会科学系,其他专业的学生学习三年后转过去,目的是培养学生干部。我正好是三年级,当过学生会的干部当然优先考虑,我当时兴奋异常,以为前程从此会改变。没想到后来学校 change plan,我的转行梦破碎,倍受打击,心理上花了好长才调整过来。

 

过了一年,社会上又开始了经济管理热,我要转行的贼心又活了过来。在我下决心改经管的过程中,二个人对我起了推动性作用,一个是和我一块干学生会的体育部长,当年宿舍在俺楼上,现在家在俺旁边的79级学长,他成功地考进了清华经管系研究生;另一个是我整天一起打乒乓球的哥们儿,我在很多故事里提到他,见《我和乒乓球的故事》。这位老兄现在是亿万富翁,当年虽然买衣服之类的事情没主见需要我帮忙,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看得深刻,也颇有远见。他不但说服了我,同时也游说另外两个同班同学。后来那两个同学一个考上清华经管(现在加拿大),另个考上了北大经济系(现在波士顿美国某银行任VP)。

 

我这个哥们自己的转行史比我的更有戏剧性。他是我们当中最早意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最早地决定要考人大工经系,也最早地付诸行动:去人大旁听经济方面的课程。记得人大的课和我们清华的流体力学课有冲突,他就放弃上自己的流体力学课,作业啥的只能靠抄了。后来在研究生考试报名的时候,我们受他指教的三个人报了三个不同地方的经济专业,他自己却临阵改了主意。他告诉我,他不想考人大了,他要考当时唯一没有取消公派出国的石油规划院,觉得出国比改经管更有出路。我们当时个个都是比盲人律师还崇洋媚外的人,当然觉得能出国是上上策。但问题是石油规划院有一门必考课:流体力学。虽然他此课考试蒙混过了关,但他知道自己根本就不会。怎么办?我哥们发财决不是偶然的,魄力是大大地有的,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到我们低年级去重听流体力学课!

 

结果他当然被石油规划院录取。我们班不是每个人都考研,但考的没有一个没被录取。但是高兴没多久,石油规划院的公派出国也被取消了。我哥们顿时就傻眼了,去还是不去?我当时给他出的馊主意是去,死活也是研究生,也是费了这么多心血考来的。多亏他没听我的,他选择了放弃,最后参加毕业分配回了老家,of course,后来发了财。

 

而我,仗着清华学来的考试本事,也顺利地考上了某部的研究生部,毕业了又在国家机关的经济部门工作。当时很喜欢,没给自己计划要当多大的官,还是喜欢写,当时发表的文章甚至和大经济学家刘国光,蒋一苇等并列放在一起,以为这辈子也会当个经济学家。 图(1)和图(2)是当年写的两篇文章。没错,我名字后面的那位就是现在的财政部助理部长。

 

 

 

(1) 1990年在《财政》杂志发表的文章

 

 

(2)1989年在《金融时报》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