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漫谈艺术收藏

2018年2月24日

 

 

前些天我中学老同学问我国画家某某的画值多少钱,值不值得买进。我半开玩笑地告诉她:“白送的就进,否则的话,一分钱也不要买”。

我家也有几张所谓的名人字画,实际上根本谈不上是收藏,我从来也没有花过什么钱去刻意收藏,当然也没有去偷去抢,都是人送的,大多都是艺术家本人送给我的。说实话,我根本就不具备必要的知识去收藏,别说鉴定一类的专业知识了,连我家藏的那些书画都发霉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弄。

西洋画我不敢说,但国画收藏假货漫天的现象是非常非常普遍的。中国造假画的传统可以追寻到唐代。中国最早的名画,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实际上是唐代人临摹的;唐代张萱的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宋代人的摹本(而且还不是如画上写的宋徽宗),宋代的很多署名李公麟的画都是明代苏州画家的摹本(苏州片),等等,等等。当然,早期临摹的目的并不是造假卖钱,而是当时没有佳能尼康照相机,复制的唯一办法就是临摹下来(奇怪的是为啥临完了真的都不见了)。

明以后很多假画都是为了造假画而造的假,现在造假的规模估计和中国的经济规模同比例增长。造假画和现代科技类似,也是硬件软件相结合的技术。硬件包括纸墨,印泥等,你造宋元假画不能用今天的红星牌宣纸。据说宋代宣纸贵的出奇,道理当然和空茅台酒酒瓶子也值钱的道理一样。张大千有足够的资源去弄到货真价实的硬件,然后他又具备画出各种风格的功力,然后再用据说锌腐蚀制出的印章,鉴定家恐怕没有几个人的功力比张还强,所以现在很多博物馆里都有张造的假画,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从张大千手里买的,号称五代董源的《溪岸图》。

当代造假画的人如果有张大千的水平大概就不会去造假画了,应该靠卖自己的画就发财了。当今假画也分低中高很多档次。很多低档的就是刚学画画的人画的,仿今人就属个范曾一类的名,仿清代就用茶叶水把画弄旧,不太懂画的人也能看出是假的。另外一类假画很多是受过专业绘画训练的学生,他们自己的画不容易卖,就模仿当代一些还都健在或死了没多久的当代画家。这样的画,一些附庸风雅的人会买,他们看不出来有专业背景的人画出来的似是而非的画,所以就花不便宜但也不贵的钱去买,实际上也是买卖双方各得其所。

还有一类高档假画就厉害了,我猜都是造诣很深的画家参与的,一系列严密环节的造假系统出来的,只有少数的,专业知识极强的鉴定家能看出真假的画。遗憾的是,往往一些失去道德的鉴定家也在利益链里,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并不讲真话。说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2000年我有事从美国去杭州呆了一个星期,闲的时候逛了一家画廊。那画廊里挂着一幅黄宾虹的山水画,标价大概8万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8万在18年前也是不少的钱,但我觉得真画应该卖更多的钱。所以我根据价钱猜测这个画应该是假的。我有两本黄宾虹的画册,对其不能说有深刻研究,但对他的运笔和风格还是很熟悉的。当时我对着那画仔细看了很久也没有看出破绽。过了两天,我在杭州国际贸易中心大酒店请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和著名画家卓鹤君饮茶。他们二人是杭州名流,喝茶的那段时间不停地有人过来和他们二人打招呼,当然也顺便和我礼节性地招呼一下。其中有个人送过打招呼时递过来一个名片,我一看,是浙江的一个什么收藏协会的副主席,我就问起了我看到那张黄宾虹的画,他问我画廊在哪,我告诉了他,他马上就说:“啊,那你当然看不出来!”。后来他觉得有点小瞧我,说了声对不起。从他的口气看,我觉得他对画廊很熟悉。

从此之后,我对收藏是敬而远之,绝不敢趟那个深水。

 

(1) 我家书架上的一些画册

 

(2) 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1985年写给我的一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