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附议刘九洲学书方法

2022年11月11日

 

 

(收藏家老友刘九洲写了篇文章,认为学书法要多研究书法史,本文特为参与讨论而作)

 

首先说个二个事实,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一,写这篇文章的刘九洲的书法比目前很多艺术院校书法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还要受欢迎;二,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好像没有一个是专门搞书法的。

专业书法家的技法一定是过硬的,但是为啥他们不是最好的书法家呢?

刘九洲把书法的“法”分离成“技法”和技法之外的法(审美观)是正确的。审美观决定了你要达到什么地方,技法是帮助你达到目的的手段。实际上任何一个艺术形式,甚至非视觉艺术,包括舞蹈都可以这样分。但是,因为不同的艺术形式的技法占整个法的比重也不同,而且差距很大,因而决定了学习这种艺术形式的道路和方法也必然不同。

舞蹈艺术的技法明显占的比重极大,所以学习的重点当然是苦练技法。绘画的技法也占有较高的比重,所以,你在成为毕加索之前,甚至成为Jackson Pollock 之前,也必须经过训练,达到一定的造型能力。书法和上面这二种艺术比,技法所占比重要小得多,所以也就决定了,学习书法,不应该把练习技法当成主要任务。

我不反对临帖,我自己虽然手临的不多,但读帖“意临”的也不少。临帖可以提高控制笔的技法,也可以在临的同时,体会名家的妙处,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审美观。刘九洲提出了用研究书法史取代单一的临帖,我想他是意识到了常年临一种或几种帖对提高审美观的局限性,无疑是一种进步。我们可以再拓宽一点,学书法不要单纯局限在书法,还要多研究绘画,甚至舞蹈音乐等等(假设张旭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后狂草水平大跃进是真的),这些都有利于培养艺术修养,从而提高书法的审美观。

However, 你如果把王羲之拿来做例子,古法,刘九洲改良的习书方法都好像不灵。王羲之用了几缸墨练字的故事都是后人为误人子弟而杜撰出来的。王羲之当年如果研究书法史的话,他可研究的比我们今天要少大概90%以上,王羲之肯定没有看过油画,国画那时还是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卫夫人也不是公孙大娘,所以王估计也没受过多少艺术熏陶,但他为什么成了公认的书圣呢?

我个人认为,要成为历史上的大书法家,天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天才不需要任何方法,任何方法也成就不了天才;要成为一个比较有成就的书法家,靠那种每天临一遍兰亭是不够的,过度地强调训练,像一个书法专业毕业生那样,往往会压抑了审美观的培养,效果适得其反;而传统的临帖法,应该说是成为书法爱好者的最好办法。

没有一种习书方法适合所有人,总有一种方法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