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书法的一点深层探讨

2006年4月27日

 

 

 

 

书法和绘画一样, 都有几千年的历史,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书法和绘画的发展过程, 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请看下面的两个图例。

 

(1)

 

 

(2)

 

 

在第一个图例中,左边的是晋代最有名的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右边是我在书法江湖中随便抓的一个作品。如果就画论画, 这幅新画,无论是色彩,构图,技法,还是其它,现代的无名画家都比古代的名家好很多。我想很多人不会反对我这个意见, 但会认为这样的比较不公平,因为绘画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了!

 

但是让我们比较一下书法这组,左边的是晋代的无名作者,那些写经的人,用今天的话讲,可能就是“抄书匠”,而右边的是我们书协的张主席的作品。还是就字论字,从用笔,结构,章法到气韵,不用我说,我想很多人都会认为现在的张主席比晋代的无名鼠辈还不如。

 

这就奇怪了,难道绘画在发展,书法在倒退吗?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深层的原因。

 

书法和绘画一样,都属于视觉艺术(Visual Art),这就是说,人们通过视觉的反应, 在大脑中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审美的结果。请记住,这里有两个因素才达到审美的结果, 缺一不可。视觉的对象(Object)是唯物的,客观存在的(我们把它叫客观因素),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基本是一样的(除非你是色盲),但是这个“大脑中的共鸣” 是一种 Sense (我们把它叫心理因素),是唯心的,你的感觉和我的感觉可能是天壤之别的。

 

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审美都包含这两个要素,但是不同的艺术这两个因素所占的比重是不一样的。(我有工程和经济硕士学位,没有艺术学位,喜欢定量分析问题,自然科学中的定量往往是精确的,是由公式计算出来的,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是接近的, 往往由经济模型(Model)推算预测出来,现在艺术上的定量分析,只有拍脑袋了)

 

舞蹈艺术审美中的心理因素应该是较小的 (估计10%),你如果长的不是很丑,跳得了和苏联芭蕾舞团一样的天鹅湖,人们就会接受你,没人说你跳的是假货。 绘画审美的心理因素就多多了(估计50%),名家地位在审美中起到很大作用,但同时作品的客观因素,如色彩,造型,技法等等还是占很大成分的。

 

书法审美的心理因素是主导的(Dominate), 我估计要占80%。一般的绘画,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果木,人们看了总不免与真实的东西去比较,然后产生共鸣, 即使是西方现代的抽象画,没有物体,但是也有不同的色彩搭配,从而产生某种程度上一致的共鸣。书法就玄了,对一个不认识汉字的人来讲,这个作品的形像是客观上没见过的,色彩上是单调的,或者说没有色彩,他们的共鸣怎么产生呢?买我作品的外国人没有一个懂中文的,我想我的作品带给他们的唯一共鸣就是神秘感。 而对于普通懂中国字的人来讲,好坏的标准基本上是有名的还是无名的,漂亮的还是不漂亮的。对书法江湖的行家们,这个心理因素实际上非常复杂。除了名家地位外,学问,风格,技法,等等都在其中。

 

书法艺术中的心理因素太大,或者说客观因素太小是造成书法界即繁荣,又混乱, 鱼龙混杂的根本原因。 从历史上看,画家们多是专业出身,宋元明清都有“艺术学院”。但苏黄米蔡和以后的书法大家有谁是以书法为专业的?实际上现在发现的宋元时代的无名作品并不亚于那些名家(流行书风的作甬者往往从这些东西里找灵感),只是因为后人景仰四大家的文学成就的心理原因,自然就把他们推到了大家的位置。

 

汉字人人会写,数一数历代有多少当官的混入书法家的行列?或者说有几个名家是专业书法家?almost none! 吴琚可能勉强算一个。反过来,有多少当官的混入画家行列?除了宋徽宗还有谁?

 

尽管如此,书法艺术中缺乏客观因素这个特性,带来不全是坏的东西,实际上也给很多人带来机会和希望。没上过美术学院,想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好象很难,但我们这里好象 Everybody 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给许多人带来了成就感和生财之道。许多聪明人意识到了这个本质,就不会傻瓜似的埋头苦练基本功了,什么是捷径走什么,怎么样出名快怎么干,自己创作自己的伪作然后来打假也不失一种好办法。在创作上,当然是流行什么来什么,因为满足评委的心理,就有可能获奖,获奖了就可以增大名声,就可以多卖钱。

 

书法中的心理因素过大也对书法创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从70年代到现在,中国书协的领导历经了舒同这样的“官外行”,到启功这样的“文外行”,到刘炳森这样 的“匠内行”再到现在的“比较内行”,而书法的风格从崇尚金石气(霸气),书卷气,流行书风,发展到现在的“小气”。比较一下两个轨迹,两者似乎有什么联系。